今年第三批領跑者的多個應用電站中標人已見分曉,緊隨其后的將是大量組件、逆變器采購的層層推進。不過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根據市場已有的反饋,領跑者采購量雖然會提振市場,卻并沒帶動終端產品售價的同步上升。
原來,一方面單多晶產品仍處于供大于需,令組件價無法拉升;另外盡管領跑者項目會拉動采購量,但由于電站的中標價較低,采購方也不會以較高價購買,否則恐怕會無法達到預期的收益率。
據業(yè)內推算,部分地區(qū)若要達到8%的IRR收益率,那么包括單晶在內的組件采購價可能在目前的市場價水準上繼續(xù)下滑。
5月初,國電投發(fā)布了2018年度第二批光伏領跑者項目組件、逆變器設備招標,涉及的光伏組件有24個標段,主要是310W和370W的超高效單晶組件。這標識著大量領跑者的后續(xù)采購行動展開。
上述國電投要采購的組件產品屬于非常規(guī)型,市場可供參考的數據不算多。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在最近的一個領跑者項目上,單晶產品方面,300W的PERC采購價是2.6元/瓦。這算是一個參考數據,還不能說明領跑者的單多晶價格趨向。
盡管從國電投的采購上看,似乎都在使用單晶,但生產上看,單多晶電池產品轉換并不明顯。根據分析,原因應該有二:
第一,單多晶硅片的價格差距很大,而到了下游電池端差價反而很小,企業(yè)轉換生產線的動力不足。
航禹太陽能公司執(zhí)行董事丁文磊表示,因為現在多晶硅片已比單晶低1塊錢了,而電池端并沒有完全拉開,所以下游做多晶電池、組件的企業(yè),其毛利率可能更高。
也有市場人士透露,雖然國電投采購的項目以單晶為主,但放置于國內全年的出貨量來看,它的占比還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