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進軍中國光伏市場正當其時!2019年10月,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集團的中國主席趙偉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這樣的判斷。
當中國的光伏企業(yè)受到“531新政”沖擊尚未走出寒冬,這家世界500強石油公司卻選擇加碼國內光伏市場,道達爾顯得格外“另類”。
2019年7月,道達爾與遠景集團各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進軍分布式光伏行業(yè)。這家合資公司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成為中國最大的分布式光伏服務商。
不只光伏,道達爾還繼續(xù)在儲能業(yè)務上加碼,與國內鉛酸蓄電池龍頭天能集團的合資公司于2019年4月份成立。此外,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城市燃氣……道達爾集團在接受采訪時也透露出在中國市場進軍這些領域的意向。
在清潔能源領域全面布局,源于道達爾集團的轉型計劃。道達爾的目標是到2035年,天然氣在公司能源生產結構中的占比提升至60%,低碳業(yè)務占比提升至20%。為此,道達爾的可再生能源業(yè)務可能“在未來3-5年有大幅增長”。
但縱觀國內的新能源行業(yè),無論是光伏、風電,儲能還是動力電池,雖然市場前景廣闊,眼下卻面臨著諸多的難題:補貼退坡、拖欠,應收賬款高企,融資難等,不少民營企業(yè)因此陷入債務危機。道達爾此時全面進軍中國的新能源市場,是否盲目樂觀?
全面進軍
當世界五大石油巨頭中有四家宣布退出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時,道達爾是唯一一家堅持在該領域投資的巨頭。
與殼牌、BP、雪佛龍等同行相比,道達爾對于新能源的布局更加堅定不移。當世界五大石油巨頭中有四家宣布退出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時,道達爾是唯一一家堅持在該領域投資的巨頭。有評論認為,道達爾是對可再生能源最雄心勃勃的石油巨頭。
2011年,道達爾收購了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Sunpower公司66%的股份;2016年收購了法國高科技電池制造商Saft,布局鎳電池和鋰電池的設計和制造業(yè)務,并將新能源與天然氣業(yè)務整合,成立了繼勘探開發(fā)、煉化和銷售之后的第四個核心業(yè)務部門。
同樣在2016年,道達爾宣布每年將投資5億美元用于發(fā)展可再生能源,重點發(fā)展太陽能光電技術和新一代生物燃料。
自20世紀八十年代初進入中國,道達爾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已有接近40年的時間,在油氣產業(yè)的上中下游都與國內企業(yè)有密切的合作,算得上是深深扎根中國的國際能源巨頭。
在中國市場,除了2019年與天能集團、愿景集團成立的合資公司外,早在2012年,道達爾就與天津中環(huán)、內蒙古電力等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華夏聚光,旨在提前在中國布局太陽能電站項目。旗下的SunPower還曾與中環(huán)股份(002129.SZ) 、東方電氣(600875.SH)等多家中國公司建設光伏制造基地。
除此之外,道達爾旗下的碳中和投資基金一直在中國智慧能源、儲能和智能出行領域進行調研和投資。該基金投資了多個項目,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電池組供應商——OctillionSino EV。
謹慎投資小心試錯
盡管道達爾表示了對中國光伏市場的看好以及轉型新能源的決心相當堅定,但投資的過程實則是小心翼翼。
光伏、風電,儲能、動力電池……道達爾對中國新能源的投資涵蓋了多個領域,幾乎是全面的出擊。
但從其投資方式以及投資金額來看,道達爾并非是全面押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其投資相對謹慎,基本上采用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還采用投資基金的方式分散一定的風險。
合資公司的方式既可以快速進入到新的市場,同時也是降低風險的一種舉措。2019年新成立的兩家合資公司中,道達爾遠景由道達爾和遠景能源各持股50%;儲能合資公司中,道達爾子公司Saft僅持股40%,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持有剩余的60%。
值得注意的是,道達爾遠景主要為企業(yè)客戶提供基于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的能源服務解決方案,并不是最普遍的光伏系統(tǒng)。相比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市場潛力更大,也能得到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支持。
合作的談判過程也相對謹慎。根據(jù)媒體披露的消息,與遠景能源的合作中,兩家企業(yè)的談判時間超過1年。此前,道達爾還曾對多家潛在合作對象進行過嚴格篩選。
因此,盡管道達爾表示了對中國光伏市場的看好以及轉型新能源的決心相當堅定,但投資的過程實則是小心翼翼,注重風險控制,并不像中國區(qū)主席描述得那樣樂觀。
艱難轉型
如何保障穩(wěn)定的發(fā)展和盈利,考驗著道達爾的技術能力和運營水平。
高調轉型新能源的同時,道達爾的主業(yè)石油天然氣卻承受著一定的壓力。2019年第三季度,盡管油氣產量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水平,但是道達爾的利潤仍然出現(xiàn)了下滑。
財報顯示,道達爾2019年第三季度的調整后凈利潤下降了24%,至30.2億美元;調整后的現(xiàn)金流總額下降了2%,至74億美元。業(yè)績的下滑與油氣價格的下跌不無關系。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布倫特價格下跌18%,至每桶62美元,而歐洲和亞洲的天然氣價格下跌約55%。
不只道達爾,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受油價下跌、供應過剩等影響,殼牌、BP、?松梨诘扔蜌饩揞^2019年3季度的利潤均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下滑。
不過,道達爾的轉型還將繼續(xù)推動,天然氣和低碳業(yè)務在公司能源生產結構中的占比還將繼續(xù)提升。根據(jù)道達爾公布的計劃,2019至2020年期間,將出售50億美元資產,其中大部分來自勘探與生產業(yè)務部門。
在中國市場經營了接近40年,道達爾應該已經見證了光伏行業(yè)的多次大起大落。一方面新能源產業(yè)和市場的廣闊前景不容錯失,但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yè)的發(fā)展仍然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
無論是光伏、風電,儲能還是動力電池,目前的新能源市場的競爭都非常激烈。光伏、風電平價上網即將到來,電池補貼大幅退坡,哪個細分行業(yè)賺錢都不再容易。如何保障穩(wěn)定的發(fā)展和盈利,考驗著道達爾的技術能力和運營水平。
原標題:搶食中國新能源市場 道達爾是否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