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持有者和政府反對者,兩種極端思路異曲同工,舍棄證據而直奔自己想要的結論,均不可取。把所有經濟問題往政治上靠,是極端主義的民粹開端
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引發(fā)國內截然不同的反應,義和團式的憤怒與簡單的反政府言論同時存在。
經過漫長的程序,歐盟委員會裁定,從6月6日起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反傾銷稅,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協議,兩個月的緩沖期結束后,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當代"義和團員"們很快把此事當作西方做空陰謀的新證據,歐盟當初向光伏產品提供高額補貼,是為了引中方入彀,取消補貼提高關稅,是為了讓中國光伏產業(yè)破產,最后是全面做空中國,讓中國從經濟上徹底破產,光伏產業(yè)只是鏈條上的一環(huán)。
另一類人永遠站在政府批評者的立場上,從光伏產業(yè)的現狀、地方政府對于光伏產業(yè)的熱情、銀行的廉價資金等出發(fā),表示光伏產業(yè)走到今天,是政府之手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光伏提供了政府干預經濟的最新負面例證,加速行業(yè)產能過剩、加速全行業(yè)破產。
兩種極端思路異曲同工,舍棄證據直奔自己想要的結論,思維的簡單化如出一轍。
陰謀論的大行其道,說明"義和團員"在話語權上占上風,這不是中國發(fā)展之福。陰謀論者或者因為視野狹窄,痛恨西方之余,認定西方的政體與中國一致,存在一言九鼎的領導人,所有西方對中國不利的決定,肯定是某個"老大哥"在背后使壞。而另一些"義和團員"確實心存陰謀,有意以陰謀論討好民粹,或者唯恐天下不亂難以渾水摸魚,因此,有意忽略西方集團內部利益的不一致,有意不提上下游產業(yè)鏈的不同、導致企業(yè)訴求不同,進入自說自話的囈語狀態(tài),最終說出用海帶進行海上戰(zhàn)爭的笑話。
簡單的事實是,一個經濟上徹底破產的中國,對于全球各國都是最大的威脅,中國過于強大,對西方不利,回到清末衰弱不堪,則是全球的噩夢。要知道,中國既可以成為全球的引擎,也可以制造出全球數量最多的經濟與生態(tài)難民。
光伏產業(yè)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的尷尬,上游原材料與下游產品基地在外,以高科技為名從事高污染的制造業(yè),本土清潔能源遭電網壟斷者拒絕,從技術到體制,諸多不順,使得光伏產業(yè)成為依附于國際補貼的傳統(tǒng)外向型產業(yè)。
解剖無錫尚德這只麻雀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金融機構對政府信用的狂熱追逐、企業(yè)家的失信,共同造就了光伏行業(yè)這碗堅硬的稀粥,一旦國際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低端制造業(yè)的價格惡性競爭便浮出水面。